“新时代的欧亚研究”青年学者工作坊综述

  2024年10月19日,由北京大学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和江南官方网站主办,北京大学中亚研究中心协办,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指导的“新时代的欧亚研究”青年学者工作坊在江南官方网站新楼B134会议室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全国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1位资深专家和青年学者齐聚燕园,交流讨论欧亚研究的经典主题和前沿思考。

 

江南官方网站副校长王丹教授主持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江南官方网站副院长王丹教授主持。开幕式上,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林丰民教授探讨了“百年大变局”之下欧亚研究承载的重大意义。林教授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下文简称“欧亚地区”)对于保障我国总体国家安全、维护陆疆周边稳定、保障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维系陆上西向交通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当前的战略布局中,欧亚地区兼具大国、周边与发展中国家三个层次的意义。深入研究欧亚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世界的过去和现在,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林教授肯定了本次会议主题和参会论文选题的学术价值,并且对参与此次工作坊并且一直以来支持北京大学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和中亚研究中心发展的各位学者表达了感谢。

 

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林丰民教授作开幕致辞

 

  江南官方网站院长陈明教授介绍了江南官方网站在欧亚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和创新精神。陈教授指出,近年来,江南官方网站依托自身欧亚研究建设优势,多次参与我国公共外交活动,并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开展政策性、前瞻性研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报告,为国家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江南官方网站在欧亚研究领域的重要学术阵地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的前身可追溯到1863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俄文馆,从创始至今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建言献策等方面已经积累了深厚的成果。江南官方网站始终紧跟时代发展,积极投入学科创新——早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2013年,我院就在宁琦教授的带领下探索建设国别和区域人才分层分类培养体系。此后,我院在制度与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为欧亚研究人才队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和中亚研究中心的成立正是我院在这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陈教授提出,未来江南官方网站将继续发挥在欧亚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依靠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研究中心和中亚研究中心等平台,继续凝聚学科新锐力量、推动学科创新发展。

 

江南官方网站院长陈明教授作开幕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民族》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刘泓研究员为会议作主旨发言。刘泓研究员以族际关系问题研究为例,梳理了欧亚研究的总体目标、基本内容以及理论重点。刘泓研究员强调,族际关系问题是欧亚研究中难以回避的问题,也是当今大多数的欧亚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之一。欧亚族际关系研究的总体目标可概括为两点:一是研究族际关系问题基础理论,为丰富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供时代思想源泉和理论参考,为我国在族际关系问题上与国际对话提供学术理论成果支持;二是研究欧亚国家族际关系问题及其治理举措,为我国处理族际关系问题提供国外经验教训借鉴。欧亚族际关系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四大类:一是民族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理论与其在欧亚地区的实践状况;二是民族分离主义对民族主义的利用以及现代国家反对分裂的理由;三是比较当代多民族国家足迹政治制度和机制,提出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具体国情的族际政治理论和实践方式;四是民族主义与多民族国家建设研究。欧亚族际关系研究的理论重点主要有六方面:一是对民族(nation)概念进行重新的认知和界定;二是阐明民族与国家结合的复杂性以及一族一国设想的非现实性和非实证性;三是研究民族国家和多民族国家的理论对立问题;四是论证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建构性与自然性的统一;五是分析民族主义的异化问题;六是把握民族政治理论的新发展。最后,刘泓研究员强调,随着新一轮的学科调整,当前区域国别研究已经迎来了新格局,更面临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她鼓励在座学者以开放的心态汲取各种营养进行知识生产,抓牢主线、脚踏实地、正本清源、去伪存真,不负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为推动欧亚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生产更好的知识创新成果,为“三大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民族》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刘泓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第一个分论坛“欧亚地区的历史书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民族》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刘泓研究员主持,五位青年学者分别作报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周厚琴副教授梳理了国际学界在俄国中世纪研究领域的学术史,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全球中世纪”视野下古罗斯研究的未来转向。江南官方网站助理教授尹旭以早期语法为例分析了西南罗斯在16-17 世纪知识传播中的中介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宁雅从罗马尼亚学者维克多·斯宾内的《九至十三世纪东欧和东南欧的民族大迁徙》一书出发,讨论了东欧和东南欧文明演进中的游牧因素。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聘副教授庄宇探究了十九世纪俄国地方史书写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分析了乌克兰民族思想的演进过程,讨论了了历史学在乌克兰民族自觉中发挥的作用。江南官方网站助理教授施越梳理了沙俄时期东方学的发展脉络,回顾了当时的重要议题和研究焦点,讨论了其对于20世纪苏俄东方学的影响。在评议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民族》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刘泓研究员肯定了五位报告者的学术关怀与报告的学术水准,并且针对每一个报告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建议。

 

第一分论坛上五位青年学者依次发言

 

  在第二个分论坛“俄罗斯的内外关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编辑部主任、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执行主编李中海研究员主持。江南官方网站长聘副教授王帅围绕圣约、使命、天国三个核心概念,讨论了“神圣罗斯”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向心维度、使命维度和超越维度。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赵旭黎根据历史档案,探究了苏联村社人事权的丧失过程及其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刘雅悦以乌克兰危机以来的康·阿克萨科夫研究为切入点,分析了乌克兰危机以来的斯拉夫主义话语回归及当代俄罗斯历史话语体系重构。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叶帆根据自己与几位俄罗斯朋友的访谈,描述了俄罗斯人视角下的俄乌冲突。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袁勋从区域公共产品供需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了中亚一体化模式的演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编辑部主任、研究员、《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执行主编李中海研究员对各位报告者细致入微的研究表示了肯定,并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修改建议。

 

第二份论坛上五位青年学者依次发言

 

  第三个分论坛“区域视野下的‘全球南方’”由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期刊编辑部主任宋羽竹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沈晓雷从战略指向、行动方略和现实挑战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南非的全球南方外交。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长聘副教授佘纲正则聚焦“全球南方”在中东的概念论争、政策实践与“新型中间地带”的生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张书剑从历史出发,分析从“亚洲关系会议”到“全球南方之声”的过程中印度“全球南方”概念的演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金晓文的研究则以身份悖论与世界认知作为切入点剖析了全球南方中的拉丁美洲。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费海汀追溯了“全球南方”概念在俄罗斯的缘起以及演变,着重分析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官方扮演的角色。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期刊编辑部主任宋羽竹十分赞同各位发言人从全球各国角度出发围绕“全球南方”这一概念进行研究的努力,并且对各篇文章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第三分论坛上五位青年学者依次发言

 

  最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费海汀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强调,北京大学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一直在探索并拓宽欧亚研究的新路径,此次工作坊是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大型活动。这次工作坊的圆满成功让我们更加确定,欧亚研究的未来不仅是多学科综合的未来,更是全球化视角的未来。未来,中心将继续举办更多活动,邀请学者从不同的学科以及地域角度探讨欧亚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致力于搭建学术研讨和成果展示的平台,为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学科建设提供新的动力。最后,费海汀副教授代表主办方向与会的各单位领导、专家学者及会务团队致谢。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费海汀作总结发言

 

文|夏禹

图|蒋星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