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系学生参加校内外本科生科研活动并获佳绩

       近日,德语系本科生在系内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了多项科研,在学术能力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展现出不俗的学术水平,并在学科竞赛中获奖。

 

       由2018级本科生马子函、向奕雯、王嘉璐组成的团队在林琳老师的指导下探究了德语复合词的构词机制,在分析中引入格角色和述谓结构等方法,构建了包含近3000条数据的语料库,并辅以数据分析及机器学习等量化手段,发现德语第二格与“领事+关系+属事”、“施事+动作+受事”等能产性较强的语义关系存在显著相关性。该项目突破了既有德语词汇研究中句法和语义混用的情况,并探索了德语第二格与汉语属格“的”之间的相似性。研究语料丰富、论证详实、方法独到,体现了“数字人文”的跨学科结合,对比较语言学、德语教学法等研究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其最终成果《德语名名组合类复合词构词机制研究》在北京大学第三十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中获特等奖。

 

 

       2019级本科生陈靖泽、高昱扬、王子涵、汪广俊分别在毛明超、胡蔚、梁晶晶等老师的指导下,在个人阅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扎实的语文学和阐释学方法完成了高质量的文学论文。陈靖泽在《<奥尔良的童贞女》:一部“去女性化”悲剧》中以德国魏玛古典文学巨擘弗里德里希·席勒的戏剧为核心,探究了十八世纪末欧洲女性面临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女性在刻板的社会分工下,必须摒弃自身女性特质方能进入公共领域;另一方面,对自然性别的刻意压制必定造成女性的个人悲剧。陈靖泽的论文并未局限于既有研究对席勒笔下“英雄女性”的建构,而是通过细致的思想史梳理、形式分析与文本阐释,揭示了席勒剧本中以批判推动欧洲女性解放运动的要义。高昱扬的论文《以“自由”之名——简析<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中的媒体暴力》研究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因里希·伯尔的知名长篇小说,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剖析了六十年代德国媒体界所存在的话语权暴力,并结合对相关立法的整理,延伸到德国对于新闻自由与个人权利之间矛盾与平衡的一般机制,挖掘出文学文本的社会关怀。王子涵则详尽阐述了德国著名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名作《诗人的使命》,研究了这首晦涩颂歌中所呈现的美学观点,指出荷尔德林所塑造的诗人是超验与经验、理念与现实间的桥梁,亦是古典与现代、世界与民族的融合。她所撰写的论文《诗人作为桥梁》能够引发对“文学何为”这一关键问题的深入思考。而汪广俊《“精神黑夜”下的抵抗》一文论述了保罗·策兰六十年代出版的诗集《暗蚀》中所体现出的晚期风格,即蕴藏在无声悲痛中的欢快与对黑暗的反抗。论文不仅分析的策兰的创作,同时探讨了二战后德语文坛对德国历史复杂多样的态度,兼具文学与社会史视野。

 

 

       2020级本科生徐季然在林琳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对古弗利西亚语与古挪威语的历史语言学研究。他在论文中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语音及词汇系统,判断可能的同源词,并通过计算语种间归一化莱文斯坦距离商(LDND),得出两种语言存在亲缘关系。该研究大量运用原始语料,触及国内学界空白,可成为继续探究中世纪北德-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圈的有益开端。其成果《古弗利西亚语与古挪威语亲缘关系研究》获得北京大学第三十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三等奖。2019级外语外史德语方向的周欣桐在毛明超老师的指导下探讨了德意志启蒙运动的教育学理念,他从莱辛、门德尔松、康德等人的教育思想入手,梳理了德国古典教化理论的渊源,并完成论文《启蒙的德意志之旅:一个教育学视角》。

 

 

       2021级本科生陈雨亭、束彩婷同学在毛明超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寻找文本材料与学术资源,完成了对策兰和卡夫卡的研究论文。陈雨亭在《保罗·策兰<赞美诗>中的矛盾与超越》一文中不仅独立译出了策兰的诗作,更深入阐释了“无人的玫瑰”这一核心意象,分析了诗中赞美对象从“上帝”到“无人”再到“我们”的转变,结合在“刺上歌唱”这一常被误读的表达,指出隐藏在玫瑰所象征的矛盾性背后、借由文学所实现的超越。束彩婷的论文《卡夫卡的孤独与流浪——以<失踪者>为例》则探讨了主人公卡尔所展露的“孤独”与“流浪”这两大西方文学的核心母题,并将之纳入卡夫卡的个人经验与民族情感中加以解读,体现了作者的视野。

 

 

       学生们在科研中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德语系对本科生学术探索与创新的长期激励。德语系全体教师共同为大一新生开设“德国研究学术前沿”串讲课,讲授各自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介绍其中的最新成果,以期从语言学习起步之时就引导学生产生学术兴趣,培养良好学生,熟悉学术方法,为将来开展自主创新与独立科研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只要学生有意愿,教师们还会专门抽出休息时间,在论文选题、资料搜集、学术写作等各个阶段均给予悉心辅导,帮助学生三易、五易其稿。这些工作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以其学术能力的精进为最终目标。就具体成果而言,马子函、向奕雯、王嘉璐荣获得挑战杯特等奖,陈靖泽、陈雨亭、徐季然亦在浙江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德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创新大赛”上获得奖项,值得祝贺,而学生们在科研中展现出的长足进步与巨大潜力,则更令人欣喜。祝愿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与学术研究中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