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外教
一束来自中东的烛光照亮燕园学子求知的面孔
2020-03-18
新冠病毒的肆虐扰动了整个神州大地,却也成为了推动中国高校在线教学的契机。北大阿语系聘请的4名外教也同所有的中国高校教师一样,被新冠疫情裹挟进在线教学的滚滚洪流,成为了中国高校教学改革场中的践行者和阿拉伯人在线教学的先锋实验者。4名外教情况截然不同,赛米拉教授和迈哈穆德教授来自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大学,2019年9月份就已经来北大了,这次的新冠疫情给不懂汉语的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困难,但这丝毫挡不住他们践行在线教学的热情。第三位教师德雅尔来自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萨拉丁大学,第四位教师泰帆·凯尔康来自土耳其,在他们俩即将动身来北京的时候,疫情爆发了,只好待在自己的家里,等候北大的通知。当学校通知他们将要进行在线教学的时候,他们二话不说,立即开始学习在线教学的工具和技能,并且克服时差的困扰,在人最困乏的下半夜守候在电脑跟前,为北大的学生授课。
(一)
这学期赛米拉·萨拉玛(Samira Salami)教授主要带阿拉伯语专业低年级的阿拉伯语写作(一)、阿拉伯语口语(二),研究生的阿拉伯女性文学,此外还有公共阿拉伯语。
在这个特别的学期开始之前,赛米拉女士就积极学习线上教学方式,她尝试了手机、电脑、平板等不同的授课工具,想要通过开学前的精心准备和尝试,找到最合适的教学工具进行网络授课。虽然她年纪较大,但是对于教学的热情却丝毫不减,她尽力提高自己线上教学工具使用操作的熟练度,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目前,赛米拉教授主要采用腾讯视频会议给同学授课。
Samira教授表示:“我们的课堂因为疫情原因,从线下转到线上进行,虽然见不到大家,但是好在我们还能以这种线上学习的方式,继续学习知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很快战胜疫情,回到课堂上。”
每次临近下课时,Samira教授都会微笑着问同学们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时间关系,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大家在课下有任何问题,无论是不懂的词汇还是难以理解表达,都可以微信联系我,我会随时为大家解答。” Samira教授坦言,她希望通过自己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能保证我们在网络上的教学可以取得和在课堂上一样的良好效果。
赛米拉教授和阿语专业大二同学们的写作课课堂
(二)
哈穆德(Hamoud Younus)教授是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的外聘专家,在春季学期主要负责《阿拉伯语阅读(三)》、《悬诗赏析》两门本科生课程,以及一门研究生课程——《阿拉伯诗歌史》的授课任务。他还同赛米拉教授合上公共阿拉伯语课。由于疫情的影响,4门课程均采取网上直播授课的方式。Hamoud教授上课认真负责、幽默风趣,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擅于通过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并适时赞许和鼓励学生,使得课堂既严谨高效又不失轻松活泼。
《阿拉伯语阅读(三)》的授课对象是18级阿拉伯语专业全体同学。他通过课堂授课了解到这个班的情况。他告诉配合他上课的助教:“18级阿拉伯语班的同学学习刻苦努力,阿拉伯语语言基础扎实。”结合学生的上述特点,Hamoud教授采用了有一定难度的教材,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语法点知识的补充,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提问。张开信同学是课堂上与教授交流最为积极主动的同学之一,不时对不解之处提出疑问,教授都逐一细致地做出解答。在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并不时响起阵阵欢笑声。
《悬诗赏析》是16级阿拉伯语专业同学的选修课程,学习内容“悬诗”是阿拉伯文学史上最为经典的古代诗歌,授课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教授注重区分重点、难点,循循善诱,耐心阐释,直到所有同学都表示对知识点完全领会为止。此外,教授注重难易结合、知识传授与语言实践相结合,学生在课堂上收获良多。
《阿拉伯诗歌史》是春季学期研究生的选修课程。由于选修该课程的朱晓姝同学在开课之初尚在阿联酋进行交流,当时阿联酋的网络状态欠佳,对晓姝同学上课存在一定影响,哈穆德教授要求助教对授课视频进行录屏,以便供晓姝同学回看。在授课过程中,教授对晓姝同学在阿联酋的实际困难进行了问询和宽慰,并结合晓姝同学的需求和兴趣点对课程的授课时间和内容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调整,力图建构基于师生良好互动的高效课堂。
哈穆德老师上课情况
受疫情影响,两位来自叙利亚的教授哈穆德和萨米拉目前留在中国,他们在本学期教授公共阿语课程,因为是基础语言教学,上课同学相关语言背景和基础较为薄弱,缺乏面对面交流对教学质量势必有所影响。尽管困难不小,两位老师仍积极面对,努力保证教学质量。
在这个特殊的学期,两位老师目前使用腾讯会议进行网上教学工作,同时辅之以微信课程群。老师们按照规划的教学大纲,一步步扎实推进语言教学,选课同学们也努力配合,积极互动,效果良好。
同学们将作业上传至课程群,老师们进行点评修改
(三)
德雅尔(Dyar)教授是来自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的外聘专家,在本学期负责讲授《公共库尔德语》和《阿拉伯语口语(四)》两门课程。
德雅尔外教如今身在伊拉克,即使面临距离、网络条件与时差等诸多问题带来的挑战,也一直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线上授课,认真学习classin的使用方法,并在教学开始前进行过多次线上模拟,还根据授课情况对授课场地、教学工具等做出了调整。
Dyar老师对于教学热情颇丰、一丝不苟,他总能根据同学们的课堂反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为了保证网络教学的效果,他常常询问同学们的听课感受。无法安装微信的他,毅然决定使用邮件和同学们保持着沟通与联系,经常在课外为大家发送资料、答疑解惑。
Dyar老师所在的伊拉克与中国有着五个小时的时差,他所教授的《阿拉伯语口语(四)》上课时间为北京时间8:00-10:00,需要他在凌晨3:00-5:00进行教学,对此他未曾有过半句怨言,每次都早早在线上教室中等待同学们的到来。在当地电力使用遭受限制时,Dyar老师还曾尝试在半夜点蜡烛为同学们授课,让同学们深受感动。
Dyar老师一直表示,他为中国目前所遭遇的一切感到十分遗憾,希望中国可以早些度过病毒的难关,他也期待着疫情过后与同学们在北京的校园中相会。
公共库尔德语授课情况
(四)
本学期《土耳其语(二)》课程由土耳其专家泰帆·凯尔康(Tayfun Kalkan)在zoom平台做实时主讲,Tayfun老师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十分耐心地与每一位同学用最地道的土耳其语进行交流、训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开口讲土耳其语。在网络平台上,大部分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顺利完成与人在土耳其的外专的实时交流,课堂效果良好,老师和学生的热情度也较高。虽然zoom平台无法满足对影音材料还原度的要求,各别教学任务无法顺利进行,但整体来说zoom平台已经实现了日常教学所需要的大多数功能,相信在Tayfun老师的努力和网络平台的帮助下同学们的土耳其语水平可以得到全方面的提高。
公共土耳其语授课情况
线上“云“课堂无疑是一种新的挑战和体验。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几个星期的实践磨合,赛米拉等4位外籍教师和北大选课的同学们已经逐渐熟悉并适应了线上教学的方式,虽然偶尔会有诸如网络不佳的问题,但是几位外籍老师都能在助教们的协助下迅速调整,从容应对。暗黑的疫情挡不住知识的光芒,哪怕中东地区一支蜡烛微弱的光芒也能穿透遥远的时空,照进北大燕园学子在各自家中的书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