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外教
著名俄罗斯学者阿格诺索夫教授线上开讲“索罗金与佩列文: 当代俄罗斯两类后现代主义文学”
2021-07-02
6月27日晚7点,现任莫斯科国际法律与经济学院教授、曾任莫斯科师范大学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阿格诺索夫应邀为北京大学师生带来了“索罗金与佩列文: 当代俄罗斯两类后现代主义文学”线上讲座。此次活动作为北大人文讲座第339讲,暨曹靖华俄罗斯学系列讲座之三十五讲,由江南官方网站世界文学研究所、俄罗斯语言文学系、俄罗斯文化研究所及北京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阿格诺索夫教授的夫人、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前院长李英男教授担任此次讲座的翻译。
350余名观众齐聚线上聆听讲座
江南jiangnan(中国)俄语系主任陈松岩副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他对这两位来自传奇家庭的教授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介绍了主讲人阿格诺索夫教授与中国俄语文学研究界的深厚渊源。
阿格诺索夫教授主讲,李英男教授现场翻译
本次讲座主要以两位著名俄罗斯当代作家索罗金与佩列文的创作为例,展示了当代俄罗斯两类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阿格诺索夫教授以苏联时期绘画领域的现代主义风格为切入点,指出以叶罗菲耶夫和比托夫为代表的第一批现代主义作家,对当时占主流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进行了革新。接着他强调,现代主义流派在哲学上信奉相对主义,认为文学是第二性符号系统,描绘的是对于现实的观念而非现实本身,且现代主义者认为历史已经终结,当代文学无法创造出新的内容,只是对前辈的不断重复,此时读者对作品和作家的解读成为最重要的方面。阿格诺索夫教授认为,索罗金的后现代主义创作往往借用历史情节和文学经典来构建自己的故事,并用幻想性的手段展现社会想象,以此达到讽刺现实和社会的目的。其代表作《玛丽娜的第三十次爱情》《罗曼》《特辖军的一天》和《暴风雪》就体现出了这样的后现代主义创作特点,阿格诺索夫教授还特别对比了索罗金与契诃夫、托尔斯泰等经典作家,在处理相同文学题材时的不同风格。相较于索罗金在写作中关注社会冲突,佩列文则更侧重哲理思考,阿格诺索夫教授通过细读其代表作《夏伯阳与虚空》《狐狸精-圣书》《窥视富士山》,指出佩列文的创作强调现实生活的无意义和空虚,以此展现人性的混乱与痛苦,他的作品中也包含很多中国文学和哲学元素。最后,阿格诺索夫教授指出,以上只是谈及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的两种类型,更多的类型特征有待于读者发掘。因为对于后现代主义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作家,而是读者乃至文学研究者,多元的解读方式正是后现代主义的魅力所在。
首都师范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刘文飞教授对此次讲座做了精彩点评,他谈到了三点感想。首先,阿格诺索夫教授是中国俄语文学研究界的老朋友,是中俄文学研究的桥梁。其次,本次讲座体现了文本细读、作品分析与理论普及相结合的当代俄罗斯文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对文本进行非常细致的分析,并从互文性解读中拓宽作品内涵。第三,讲座具有很高的学术性,阿格诺索夫教授探索了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中的两个类型,这是重要的学术发现和启蒙,提示我们关注文学流派中的特性。
江南官方网站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凌建侯教授,曾主持阿格诺索夫教授主编《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中文翻译工作。他透露,该书修订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并以当代俄罗斯文学现状一章为例,介绍了新版文学史写作的与众不同之处。新版的中文翻译工作已经启动。
李英男教授担任了讲座的全程翻译,她的翻译准确且精彩,使此次讲座成为文学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双重示范。共有350余人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与,在哔哩哔哩网站进行的线上直播也吸引了上百人的关注。线上观众提出了许多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与阿格诺索夫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此次讲座反响热烈,是一次中俄文学研究交流的盛会。
(文/郭靖媛)